中國民營經濟看浙江,浙江民營經濟看溫州。從改革開放至今,溫州民營經濟闖出了一條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的發展之路。
今天,站在創建新時代“兩個健康”先行區的新起點上,溫州更是致力于積極引導民營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。去年11月以來,全市三級機關選派1萬多名干部與1萬來家企業結對,開展“萬名干部進萬企”專項行動,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,變企業跑部門為部門主動上門,為這個民營企業的“搖籃”,營造最優的營商環境。
“安置廠房產權證的問題基本解決了,感謝你們幫我解決了這個‘老大難’問題!”春節上班后不久,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董事長王賢理欣喜地撥通了“助企服務員”陳雙紅的電話。
原來,前些年,該企業有一塊位于溫州市龍灣區的安置廠房,拆遷的時候,由于面積比較小,和另一家企業一起審批建廠房。但另外一家企業卻因為其它原因沒有建,導致最終驗收的時候沒有過審,拿不到產權證。
“萬名干部進萬企”行動建立了“一對一”幫扶制、市領導掛鉤聯系制、問題分層分類化解制等七個工作機制。
了解了情況后,陳雙紅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,并最終找到了妥善的解決方法,新春開工沒幾天,好消息就傳到了王賢理那兒。
“作為‘助企服務員’,就是要切實幫企業解決問題!”陳雙紅說,機制要求“助企服務員”“一周一進企”,但事實上他們和企業的互動遠不止如此,可以說,遇到問題隨時都會溝通,有的時候連著三四天都往企業里跑。
“助企服務員”的貼心幫助,王賢理暖在心上,記在心里。
企業有所呼、政府有所應。新年初始,溫州助企服務已經掀起了熱潮。就在正月初八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春第一會上,“萬名干部進萬企”重點問題集中交辦儀式,交辦了全市313個重點問題。
問冷暖,幫助企業提振發展信心;問實情,幫助企業把握發展態勢;問對策,幫助企業化解發展難題;問項目,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后勁;問思路,幫助企業明確發展路徑……腳踏實地的服務確確確實實換來了企業的認可。去年溫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.4%,較全省高0.8個百分點,創下近7年的新高。
“萬名干部進萬企”行動不僅建立了“一對一”幫扶制、市領導掛鉤聯系制、問題分層分類化解制等七個工作機制,更設立了宣傳發動、組織部署,走訪企業、排摸問題,分類化解、精準幫扶以及完善機制、總結提高等四個階段,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做一套服務機制。“‘行動’除了提升了政府的服務力度,更建立了一套政企之間反應問題、解決問題的渠道。”溫州市經信局黨委副書記、副局長趙斌這樣告訴記者。
問冷暖,幫助企業提振發展信心;問實情,幫助企業把握發展態勢;問對策,幫助企業化解發展難題;問項目,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后勁;問思路,幫助企業明確發展路徑……腳踏實地的服務確確確實實換來了企業的認可。去年溫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.4%,較全省高0.8個百分點,創下近7年的新高。
說起政府對企業的關心,康奈集團黨委書記蔡發榮心里滿是歡喜:“有了新政,他們給我們解讀;企業的發展的疑問,他們給我們參考意見;甚至連我們的生活上的事兒,助企服務員也當成自己的家事一樣來對待!”
在“助企服務員”的幫助下,康奈衛生服務中心正常運營了起來。
前些年,為了員工能夠最便捷地享受到醫療服務,企業建設了衛生服務中心,但在運行過程中碰到了人力以及資金的難處。去年11月,助企服務員曾奇凡在了解問題之后,立即聯系協調鹿城區衛計部門,并最終解決了問題。
有了保障后,衛生服務中心也正常運行了起來,現在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人的門診量。員工們也比以前更有干勁兒了。
“我們就是架在政府和企業間架起了一座橋梁!”在曾奇凡看來,全市的萬名助企服務干部織起了一張服務網,串聯起了一個個職能部門。
不僅如此,針對“助企服務員”無法解決的難題,溫州還組建10個專業協調服務組,為有關國土資源、規劃建設、政法、財稅金融、項目審批等個性問題提供專業服務。在此基礎之上,溫州率先出臺全面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工作方案,推行涉企證照市場監管部門通辦改革,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2.5天可領證、4天可營業;溫州市公安局還推出20項涉企事項全程網上辦理“零跑腿”服務。
溫州的萬名助企服務干部織起了一張服務網,串聯起了一個個職能部門。
當然,打造最優的營商環境,絕非“一日之功”。近兩年溫州更是加速推進,不斷創新服務機制。2017年,溫州開展“十百千”助企服務活動,實行助企服務員責任包干制度,領先全省開創了“政府服務企業”的先河;2018年的“萬名干部進萬企”行動更是將助企服務的強度和廣度上升到了新的高度。截止今年1月底,短短兩個月內,溫州派出的10134名助企服務干部,已經結對9842家服務企業(項目),累計排摸問題3543個,化解1243個,綜合化解率達35.1%。
下一步,溫州將對排查梳理的問題,堅持靠前處理、分層解決。“2019年3月底前,問題化解率達到50%以上;6月底前,問題化解率達到80%以上;10月底前,問題化解率達到95%以上。”溫州市經信局局長賈煥翔告訴記者,在解決問題的同時,他們也將進一步深入分析企業共性問題,提煉轉化好做法為長效機制,為民營經濟厚植高質量發展的土壤!郭揚、吳登靠